小喇叭作文网

导航栏 ×
你的位置: 作文网 > 作文大全 > 导航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

发表时间:2023-05-31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集锦8篇。

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“改写《所见》作文”的奥秘,作文是用词汇和语法精致地描绘内心感受与思维的过程,写作能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高效概括和赋予新的含义。想写好作文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积累整理,如何写好一篇走心的作文呢?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1

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,游子孟郊点着烛灯,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,准备明日进京赶考。窗边的母亲披着打满补丁的衣裳,在为即将远去的孟郊缝补棉衣。

不一会儿,家家户户的灯就都熄了,而只有孟郊还在油灯下看书。他连打了几个哈欠,母亲看着疲倦的儿子,心疼地说:“儿啊,你就别看书了,明儿还要早起呢!”孟郊点了点头,说:“娘,您也去休息吧!这么晚了,您也累了,要注意身体啊!”母亲听了孟郊的话,微微一笑,平静地说道:“我把这件棉衣缝好了再去睡,你先去休息吧!”听母亲这么说,孟郊只好去睡了。

几个时辰过去了,蜡烛烧了一根又一根。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,孟郊隐隐约约听到几声咳嗽声,被吵醒了。他心想:可能是母亲着了风寒,便想起身为母亲盖一盖被子。可刚起身,便看见了闪烁的烛光。母亲还在烛光下,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新衣。他来到母亲身边,劝母亲回房睡觉,可母亲还是坚持为他缝制。他的眼眶湿润了,一股困意袭来,他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。再醒来时,已是清晨,可母亲还坐在窗边缝衣裳,孟郊留下了感动的泪水,对着窗边的母亲说:“娘,您身体不好,不要再缝了。”

突然,一阵马蹄声响起,车夫在屋外喊道:“公子,马车备好了,可以上车了。”这是,母亲欣喜地说:“真及时,正好缝好了。这样,就不怕京城的寒冷了。”说完,她长吁了一口气,露出了慈祥的笑容。

接着,母亲那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包袱,帮孟郊背上,把孟郊送出了屋,依依不舍地对孟郊说:“儿啊,路上小心,可要早些回来呀!”“嗯,您也要多保重啊!”孟郊不舍地踏出屋门,向马车走去。

经过昨夜春雨的滋润,地上的小草显得更加嫩绿,生机勃勃。初升的太阳照在草地上,草色青青。孟郊心想: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就像一棵青草那般渺小,怎么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?

在马车上,孟郊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,随即吟出:
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
2、三春晖:三春,指春天的孟春、仲春、季春;晖,阳光;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。

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。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。

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,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。

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,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?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2

一个晴朗的早晨,孟浩然收到老朋友的邀请函,请他去家中做客,唠唠家常,孟浩然收到老朋友的邀请欣喜若狂,迫不及待,马上骑着马直奔老朋友所住的村庄,那里景色迷人,茂密的树林环绕在小村的四周,树上的鸟儿叽叽吱吱的叫着,好像是在迎接他的到来,远处望去青山若隐若现像到了仙境一般。

孟浩然边走边欣赏美景,不知不觉中就到了老朋友家的门前,看见老友正在门前等候,激动的热泪盈眶,快速下马连忙拥抱,老朋友热情地把孟浩然迎进屋里说:“一路辛苦,快快坐下歇歇,饭已准备好了,我们边饮酒边聊天,打开窗户,对面是打谷场和菜园,碧绿的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,看到麦田里茂盛的庄稼,两人心里都非常高兴,举起酒杯一饮而尽。

这绿树,青山,麦田,菜园和两位老友的欢声笑语,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。快乐时光总是很短暂,天色已晚,孟浩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老朋友告别,并且约好重阳佳节的时候再来一起赏菊,一起饮酒作乐。

告别老朋友,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中欢喜不由得作起诗来。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3

306班温梓妍

老人倚在杂草丛生的坟墓边,目光落在孤独的地平线上,轻声诵出这首《十五从军征》题记

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,连树上最后一片叶子也抵不住这样的冷清,羊肠小道上,走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兵。秋风吹乱了老人饱经沧桑的白发,却吹不走老人回家的渴望。只见他拄着拐杖,艰难地向前挪动着,破旧的衣裳补了一快又一块,伤疤在干柴般瘦弱的身上依稀可见,消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,眼里却闪烁着光,是紧张还是激动?

正当他蹒跚走向前时,遇见了一个农夫模样的人,他正是村中人。老人想起来,在他出征前时,这人还是个婴孩呢!老人艰难地走过去问道:你可知那破旧的小屋里还有什么人吗?农夫顺着老人的手望去,无奈地指向旁边松柏树下的坟墓说:您看,那是您的家,杂草都漫过了坟包。老人眼里的光黯淡了。

枯叶在风中飞舞,老人的心跟着苍老的身体一起颤抖着。在风中飘荡的发丝,就如同那十二月的白雪。家就在眼前,却好像找不到,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。

遥看近见,满眼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。室空无人,野兔见人钻入狗窦,野鸡惊飞落在屋内梁上,庭院荒芜杂乱,井边和中庭随意生长着葵菜和谷物。但是,老人对这一切,似乎也变得麻木了,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皮,采下冬葵的叶子。而当饭熟羹沸时,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。

走出门来向东望去,他期待着亲人的出现,但终究茫然的从幻想中走出来。六十五年的风霜雪雨,六十五年的情感向谁诉说?又有谁倾听?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,无情的落在满布征尘的衣襟上。这泪中,有对亲人的思念,有未能尽孝的自责,也有对战争和朝廷兵役制的痛恨。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4

官垄门阀,陈朽腐败,几时能休?吾一心为国,却遭贬职,谁为之伸张?心恼意乱,也罢,倒不如远走隐居,乐一番闲暇自由。

我在林中隐居,虽没有锦衣玉食,早膳更衣,却可以凭心情做好事好不快活。

那天,我泛舟江上,一只半新小舟中坐着一个清闲自由的我。脱去了华贵宫服,换上旧裳,披上茅草做成的墨绿蓑衣。散开发鬓,戴上简陋的青色斗笠,手握钓杆,眼盯湖面,嘴中哼着不成调的小曲,独自在江上逍遥。

远处高山耸立,连绵不绝,因是依水相伴,少了一分雄浑,多了一分清丽。碧绿的山崖周围有云雾和水气环绕,迷迷蒙蒙,又使得这西塞山平添了几份水墨画的淡雅空灵。山后还有小山,只不过娇滴滴地躲在后面。如果说把这一片山林比作一位绝世美人的话,这些小山就宛如美人的黛眉。淡淡的、浅浅的,是春日里一道朦胧的背景。

江是浅绿色,天使淡蓝色。天与江连接在一起,自然就成了一副填色雅致的春日美景图,周围静得出奇,只有几声犬吠爬过重叠的山脉,在空旷的江上回响。

忽然,一声鹭啼,几只白鹭从地平线上一跃而起,一对雪白饱满的羽翼,满透着刚强与坚毅地挥动着。但这有力而连贯的动作中,竟出奇地令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柔美与优雅。这些灵动的鸟儿呀,它们张开的双翅蘸着江水的色彩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。

似乎是这白鹭的迁移惊动了上天。天上飘下了几丝细雨,带着微风缓缓而来。春雨润物,很快,江边的新柳收不住这跳跃的灵魂,摆动纤枝,推动一江春水。桃花傲立枝头,争相开放,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。一场春雨点落在花瓣上,花瓣纷纷落入水中,翻起圈圈涟漪,宛如充满柔情与神采的瞳仁,将千山万岭尽收眼中。

我再一个靠岸的地方,停下小舟。将身体倚在小舟的尾上,任江水浮着小舟漂动。“妙哉、妙哉!”我蓦地叫起来“天啊!拘泥官场数年,真未见得如此美景。如今有幸见着,定要见够再回!”

竹竿依旧未收,只是没有一条鱼前来觅饵。可我却是眼前无鱼似有鱼,仰在船板上,心和天上的白鹭一样,在四处自由飞翔……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5

春华春柳满小径,青苔碧草围路聚。李、孟同去黄鹤楼,可怜此分别。

阳春三月,柳树梳起了碧绿的长辫子,小草换上了绿绿的夹克衫,小燕子穿着黑亮的燕尾服,它们都欢快的要去参加春天举办的晚会呢!

可是,它们不知道,在黄鹤楼,两位有名的诗人——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“长江流水深千尺,不及友情皆可深”的朋友就此要离别了,(/wenxue/)他们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才能相逢,相遇。

“孟弟,我们在下一年重阳节还能再见面吗?还能再一起登山吗?还能在一起品酒吟诗吗?”李白问道。

“李兄,我也不知道啊!”孟浩然茫然的回答,“这幅我画的《友长青》就送你了,但愿我们的友情永不黄枯!”

“孟弟,这枝狼毫笔业送给你,但愿你用它,写下更多的名诗佳文。”

李白和孟浩然边走边说,只待船夫叫了他们三四遍,这才连忙赶去。

孟浩然上了船,两人挥泪而别。

船越划越远,李白目送孟浩然的小船直到天水相接的地方便不见踪影,不禁朗声出名诗:

故人西辞黄鹤楼,

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,

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晚上,只有黄鹤楼的仙鹤将李白的情传给了孟浩然;只有长江里的滚滚江水将李白的谊流给了孟浩然;只有热血在李孟二人中激扬。

原文: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。它不同于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,也不同于王维《渭城曲》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。这首诗,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。其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,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、繁华的季节、繁华的地区相联系,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,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。

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,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,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,他眼里的世界,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。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,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。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,自由而愉快,所以李白在《赠孟浩然》诗中说: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。红颜弃轩冕,白首卧松云。”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,太平而又繁荣,季节是烟花三月、春意最浓的时候,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,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。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、爱好游览的人,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。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,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,他向往扬州地区,又向往孟浩然,所以一边送别,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,胸中有无穷的`诗意随着江水荡漾。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,美景令人悦目,送别却令人伤怀,以景见情,含蓄深厚,有如弦外之音,达到使人神往,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。

“故人西辞黄鹤楼”,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,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,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。因此一提到黄鹤楼,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(/wenxue/)内容。而黄鹤楼本身,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,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,又构成一种联想,增加了那种愉快的、畅想曲的气氛。

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在“三月”上加“烟花”二字,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。烟花,指烟雾迷蒙,繁花似锦。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、一朵花,而是看不尽、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。三月是烟花之时,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,又正是烟花之地。“烟花三月”,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、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,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。此句意境优美,文字绮丽,清人孙洙誉为“千古丽句”。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,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。“孤帆远影碧空尽”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,船已经扬帆而去,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。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,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,消失在碧空的尽头,可见目送时间之长。帆影已经消逝了,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,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,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。

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是眼前景象,又不单纯是写景。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,李白的向往,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。诗人的心潮起伏,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。总之,这一场极富诗意的、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,对李白来说,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,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,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,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,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。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6

——五年级八班 戴姿诺

白鹭,美在于它的颜色,虽不是很鲜艳,但恰到好处。它穿着一身雪白的“衣服”,一只黑中发青的嘴,一双褐色的脚,还有那传神而又灵敏的眼睛,犹如两颗黑珍珠嵌在白鹭那清秀的脸上,格外漂亮。

白鹭不仅色彩美,还美在身段的大小。它身长约52~90厘米,翅膀长约32~38厘米,喙长约7~8厘米,腿长约30~60厘米,羽毛约长5~12厘米。白鹤身长约130~140厘米,翅膀长约85~95厘米。朱鹭体长68~79厘米,翅膀长约38~45厘米。苍鹭身长约75~105厘米,翅膀长约36~46厘米。但白鹤和朱鹭、苍鹭跟白鹭比较,简直相差一等。

可白鹭却因为常见,而被人们忘却了它的美。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7

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,空气清新。贾岛从屋子了走出来大叫了一声:“啊!今天的空气好清新呀!”贾岛心里想:趁着这么好的天气,我今天就去拜访仰慕已久的深山隐者。

想着,贾岛真的行动了。贾岛骑着毛驴,悠哉游哉地向天空望去:天空是湛蓝湛蓝的,衬托着纱般的白云,啊!好美呀!偶尔还有几只鸟儿飞过,多么像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呀!他想:这么好的天气,隐者应该在家吧。贾岛怀着愉快的心情,向隐者家走去。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山脚了,贾岛看到山里的景色,不禁赞叹道:“美哉美哉!枫叶红的似火,松树碧的似翡翠,各种奇形怪状的树令人好生奇怪。”贾岛沉浸在松海中,过了好一阵子,才回过神了。再往前走去,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出现在贾岛的`眼前,贾岛心里想:这一定是有人帮花朵施肥,否则花朵不会开得那么茂盛。这就说明离隐者的家不远了。贾岛顿时欣喜若狂,骑着毛驴快步走上前去,五分钟后,贾岛在一排未开花的桃树后面,隐隐约约地看到屋子的轮廓,贾岛从毛驴背上下来,快步走去,他边走边想:这间肯定是隐者的屋子了。

到了屋子前,贾岛看见一个童子在和小狗玩耍,他跑上前问:“请问这是隐者家吗?”童子答道:“是啊!”你是谁呀?”贾岛问。:“我是隐者的徒弟,那你是?”贾岛说:“我是隐者的朋友,我是来找隐者的,”童子说:“师傅不在家他去山上采药了。”“那我去山上找他。”“可是,现在云雾缭绕,我也不知道是师傅在哪里。您也别去找了,您还是改天在来吧!”贾岛觉得童子说的有理,决定下次再来。下山的时候,贾岛十分失望,可是,贾岛望着山里的风景,觉得不枉此行,不禁吟诵道: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

改写《所见》作文 篇8

在一个幽静的夜晚,天下着蒙蒙细雨。

一座小茅屋还亮着的灯光,那是大诗人陆游的住所。着时,诗人陆游正躺在床上,他病了,而且病的不轻,几乎是奄奄一息了。

在弥留之际,他叫来了他的孩子们。孩子们来到床边,紧握父亲的手,大儿子问:“父亲,您还有什么话要嘱咐我,说吧,我听着。”“孩子们啊,”陆游用微弱的声音说,“唉,我本以为我能毫无牵挂的死去,但是,我有生之年却没有看见我国统一,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啊!”“不,不会的!”小儿子律含泪说,“父亲,您一定可以看见就九州统一的!”陆游苦笑了一下,回答:“我也想啊,但天命不从人。”说完,他抬起头望着天花板,突然,一滴泪珠从他的眼角慢慢滑落。大家沉默了,屋子中,只有孩子们微弱的抽泣声。过了一会儿,陆游又说:“你们也别伤心了,人总有一死,难道你们要我在黄河路上也听你们哭吗?子律,笑一下。”子律勉强的一笑,但泪水马上淹没了他的笑,他急忙底下头去。陆游轻轻摇了摇头,说:“孩子们,我也不在希望我能活久点儿了,就算我今天不死,那明天呢,后天呢,我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。但是,孩子们那,待到中原统一之日,千万别望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个老头儿啊!”说完,陆游用颤抖的手提起笔来,写下了这样一首诗:
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
王师被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突然,陆游手中的笔掉到地上,永远永远的闭上了眼睛。屋外的雨越下越大,而屋内,只留下了这首基调高昂的爱国诗……

陆游(1125-12),字务观,号放翁,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.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,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,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,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.他在临终前写的《示儿》诗,更是一首感人至深、传诵千古的名作:
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.
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!

译成现代汉语就是:我本来知道,当我死后,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;但唯一使我痛心的,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.因此,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,你们举行家祭,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!

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.他在弥留之际,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,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,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,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.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、深沉、热烈、真挚!无怪乎自南宋以来,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,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,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.

陆游所处的时代,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.在十二世纪初,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.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,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市);第三年把徽、钦二帝掳去,北宋亡国.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,在临安(今浙江杭州市)建立了政权之后,不但不发愤图强,收复失地,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,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.绍兴十二年(1142年)和议告成,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,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、绢二十五万匹,跟金人划淮水为界.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,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,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,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.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“隆兴和议”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“开禧和议”,照旧屈辱求和.这种局面,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.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,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,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,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.

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.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,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,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,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,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.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,到川、陕前线从军,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,这颗种子生根、发芽、挺干、开花,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,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,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.清朝诗人赵翼的《瓯北诗话》中有一段话,说得十分概括,他说:

放翁十余岁时,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,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;且以《春秋》大义而论,亦莫有过于是者,故终身守之不变.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,经临南郑,瞻望鄠、杜,志盛气锐,真有唾手燕、云之意,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.出蜀以后,犹十之三四.至七十以后,……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,然其《感中原旧事》云:“乞倾东海洗胡沙”,《老马行》云:“中原旱蝗胡运衰,王师北伐方传诏,一闻战鼓意气生,犹能为国平燕赵”,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.临殁犹有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之句,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.

当然,这里所谓“十之五六”,“十之三四”,只是粗略的统计,而且只是从数量上、表面上来看的;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“素志”是一贯的,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.尤其这首《示儿》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,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.